初中化学三个制氧公式

氧气是生活中常见的气体,供给动物的呼吸,是中学化学重点学习的气体之一 氧气在通常状况下,是一种无色、无味、无毒的气体。

初中化学三个制氧公式?

初中化学的三个制氧公式是2KClO3=2KCl+3O2、2KMnO4=K2MnO4+MnO2+O2、2H2O=2H2O+O2,氧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关键物质,具体如下:

1、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得氧气

文字表达式: 二氧化锰

过氧化氢————→水+氧气

(H2O2) (H2O) (O2)

化学方程式(虽然现在还没学到,但是就当预习吧):

MnO2

2H2O2======2H2O+O2↑

2、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:

文字表达式: 加热

高锰酸钾———→锰酸钾+二氧化锰+氧气

(KMnO4) (K2MnO4) (MnO2) (O2)

化学方程式: △

2KMnO4======K2MnO4+MnO2+O2↑

3、加热氯酸钾:

文字表达式: 二氧化锰

氯酸钾————→氯化钾+氧气

(KClO3) △ (KCl) (O2)

化学方程式: MnO2

2KClO3======2KCl+3O2↑

高锰酸钾(K2MnO4)制取氧气的步骤:

1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。

2、装药品。

3、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。

4、点燃酒精灯加热。

5、收集气体。

6、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。

7、熄灭酒精灯。

高锰酸钾(K2MnO4)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:

1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,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炸裂试管。

2、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,先预热,之后可以将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装有药品部位定向加热。

3、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/3处。

4、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,便于气体排出。

5、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,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堵塞导管,使所制得气体无法较好排出。

6、排水法收集时,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。

7、实验结束时先移走导管,再熄灭酒精灯,防止水槽中的冷水倒吸进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。

8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,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以便把空气排尽。

【氧气的物理性质】

标准状况下,氧气为无色、无味气体,熔点-218.8℃,沸点-183.1℃,密度略大于空气密度,为1.429g/L。氧气为非极性分子,不易溶于水,20℃时,溶解度为30cm3氧气/dm3水,氧气在盐水中的溶解度略小于纯水中,但氧气在许多有机溶剂(如乙醚、CCl4、丙酮、苯等)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高10倍左右。在101kPa下,-183℃时,氧气经凝聚变为液氧状态,呈淡蓝色,且具有流动性,当进一步冷却至-219℃时,氧气则凝聚形成淡蓝色的雪花状固体,但氧的液体和固体形态均具有明显的顺磁性。

【氧气的化学性质】

氧气具有强氧化性和助燃性。在常温下化学性质较为稳定,仅能氧化一氧化氮、氯化亚锡和亚硫酸等强还原性物质,但在高温时化学性质较为活泼,除卤素、稀有气体和Au,Pt、Hg、Ag等少数贵金属外,能直接与其它元素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物M2O,并放出大量热,当金属元素的活泼性较强时,则可反应生成过氧化物或超氧化物。室温下,氧气可以氧化E(θ)<0.6V的还原剂(如S3-、SO42-等)。在适当条件下,氧气可与许多无机物(如硫化氢、一氧化碳、硫离子等)及所有的有机物直接反应,或在热、光、放电等外界条件催化下反应。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均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