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对物体大小的感觉取决于物体在眼中的视角。同样的物体,如果离人眼近,那么视角就大,人就会感觉大。如果离人眼远,那么视角就小,就会感觉小了。
近大远小是指什么的原理?
近大远小现象是由于凸透镜成像原理。
近大远小是指在同样大小的物体中,离观察者越远的物体看起来越小,而离观察者越近的物体看起来越大。这一原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,也是视觉上的一种错觉。
原来,眼睛里的水晶体相当一个凸透镜,视网膜相当像面。若看清楚某个物体,必须使它的像落在视网膜上。从人眼瞳孔中心对物体的张角与视角相等,所以视角的大小决定了视网膜上物体的像的大小。同样高的两棵树,离开眼睛远的一棵,它的视角比近处的那棵的视角小,因此,远处的树看起来比近处的小,近大远小就是这个道理。
凸透镜成像特点:
物体放在焦点之外,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,实像有缩小、等大、放大三种。物距越小,像距越大,实像越大;物体放在焦点之内,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;物距越小,像距越小,虚像越小。
影响凸透镜成像性质的因素及规律:
一是凸透镜的焦距大小,
二是物距大小。凸透镜的焦距一定,物距大小影响成像性质,其规律:
物距大于二倍焦距,成倒立缩小的实像,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;
物距等于二倍焦距,成倒立等大的实像,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;
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,成倒立放大的实像,像距大于二倍焦距;
物距等于一倍焦距,不成像(既不成实像也不成虚像);
物距小于一倍焦距,成正立放大的虚像。
凸透镜成像在生活中的运用?
一、照相机:
1、成像原理:u>2f,f<v<2f;凸透镜成倒立、缩小实像。
2、构造:
(1)镜头:凸透镜;
(2)胶片:光屏;
(3)调焦环;
(4)快门。
来自物体的光经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,成被照物体的像。
3、成像特点:u越近,像越大,v越远;u越远,像越小,v越近。(物近像远像变大)
4、调节:为了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胶片上都能成清晰的像,需要调节旋转镜头上的调焦环来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。拍摄近景,镜头往前伸,离胶片远一些;远景,镜头后缩,离胶片近。
5、实例:
(1)照相机与老花镜都是凸透镜。
(2)u不变,像越大,镜头的焦距需调得越大。
(3)摄像头成像原理也是凸透镜成像,属于光的折射,成倒立缩小的实像,与照相机相同。
(4)照相时,镜头靠近人时,像变大,像会远离透镜。
(5)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,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:手机的焦距较小,像距能变化的范围不大。
二、投影仪:
1、成像原理:f<u<2f,v>2f;凸透镜成倒立、放大实像。
2、构造:
(1)镜头:凸透镜,成像作用;
(2)投影片:成像的物体;
(3)光源:照亮投影片,使像更清晰;
(4)平面镜:改变光的传播方向,使投影片在屏幕上成像;
(5)屏幕:光屏,显示所成的像;
(6)螺纹透镜:一组凸透镜,会聚光,增加投影片的亮度。
3、成像特点:
(1)u<v;
(2)u越近,屏距越远,像越大,v越大;(物近像远像变大)
(3)所成的像一定是放大实像;
(4)物、像分居镜头两侧。
4、实例:若遮住透镜的一部分,屏幕上的画面仍然完整,只是亮度变暗。
三、放大镜:
1、实质:是一种焦距较小的凸透镜
2、原理:利用u<f时,物体经过凸透镜成正立、放大的虚像的原理。
3、使用:通过调节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来改变放大倍数。物距小,像小;物距大,像大。
4、日常生活常见的放大镜
(1)水滴
(2)盛水的瓶装水
(3)体温计中的玻璃外壳